锦瑟年华中的福建才女

栏目:其他新闻 发布时间:2020-01-23
分享到:
锦瑟年华中的福建才女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李艳 2020年01月20日

100多年前,中国历经了一个绚烂又特殊的时代,那个时期涌现了众多值得笔书的社会精英,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和思想财富。特别是其中有一批福建女性,她们在不同领域各有建树,各自精彩,在历史的扉页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直到今日,我们依然感佩她们的智慧与美丽。重读她们的作品,欣赏她们的翰墨丹青,保护好她们的文化遗存,亦是我们传承和弘扬这些精神财富的重要方式——锦瑟年华中的福建才女

  记者 李艳

  福建何以走出众多才女

  春节将至,福州三坊七巷内游人如织,南后街77号宗陶斋内,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分享会吸引了众人。

  这场题为“从古厝走出的福建才女”分享会,在一阵悠扬的古琴声中开场,分享会邀请来三位嘉宾——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闽都文化研究会评审委员会首席顾问卢美松,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卢为峰,福建少儿出版社原社长、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得者黄建斌。分享会的同时,宗陶斋内正举办着“近现代才女闺彦诗书画文献展”。一边欣赏着近现代才女的诗文书画等珍贵的文献资料,三位嘉宾一边从“福建何以走出众多才女”的话题谈起,带大家一起回顾福建优秀女性的传奇经典。

  对历史地理有着深厚研究的卢美松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谈福建才女,离不开生长养育她们的这片土地。为什么福建特别是福州出了这么多的名媛才女?古人历来重视堪舆,从堪舆学的角度来说,福州就是一个钟灵毓秀之地。“福州首任郡守严高选定在现在的屏山也即越王山建城,由此开启了从公元282年起福州历代主政官员均以此为衙门所在地的历史。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看,福州建城时背靠北峰,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前有四个案山,洵为风水宝地。故而福州百姓能丰衣足食,没有兵灾战祸。这可以看作是传说,但也不乏现实依据。”

  除了外部的地理环境,卢美松说,福建抑或福州能走出这么多的才女,还和三个因素相关。一是母教的重要作用。福州的才女多出自名门望族,大家族中男性多忙于公务,都是由女性亲属,祖母或者母亲来教育孩子,她们的良好教仪对后代教育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诗教。我们文化进入文字和诗歌是从《诗经》开始的,幼童教育早期均学习《三字经》《千家诗》,诗教朗朗上口,对孩子的有效教育很有益处,福州才女也多接受过良好的诗教。三是观念的开放。近代尤其是晚清以来,西风东渐,福州比较早开放,父母观念清明开朗,女子可以到外面去学习和受教育,因而涌现出了众多优秀才女。

  如文儒坊六子科甲的陈宝琛,他二弟陈宝瑨的小女儿陈懋恒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陈懋恒从小在家受到很好的教育,6岁时学诗,能背诵十三经中的十一经。1928年陈懋恒考上了燕京大学历史系,曾编撰《明代倭寇考略》《中国上古史演义》《秦楚演义》等重要历史著作。卢美松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就是受陈懋恒的影响。“我在初中的时候,正是看了陈懋恒写的《中国上古演义》,从而喜欢上了历史和古典文学,之后以此为自己的专业。这也是一种缘分。”

  令人敬佩的才女传奇

  说起福建才女,人们很容易想到冰心、林徽因、庐隐。其实福建才女中,还有大名鼎鼎的五四“四公子”、福州寿香社“八才女十姊妹”等等。

  五四“四公子”指的是庐隐、王世瑛、程俊英、陈定秀。上个世纪初,她们均是北京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因兴趣相同,学术相讨,生活相共,着统一装束,参加各种组织,编辑刊物,被称为五四“四公子”。其中庐隐、王世瑛、程俊英均是福州人。庐隐还以“四公子”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小说《海滨故人》。

  福州寿香社“八才女十姊妹”,指的是近代诗坛大家何振岱先生的十个女弟子。“南华老人何梅生女弟子尤众,其中王德愔、刘蘅、何曦、薛念娟、张苏铮、施秉庄、叶可羲、王真与王闲、洪璞十位,均擅诗词,又喜丹青,兼通古琴及棋艺,经常雅集,鏖诗填词,并由何梅叟主铎政,成立寿香社,每月定期集会,轮流做东,临场拈题,吟咏唱和;有时游山玩水,然后各以诗词纪之。”卢为峰介绍,这就是寿香社和福州八才女十姐妹的由来。

  卢为峰曾经师从福州八才女之一的刘蘅,分享会上,他和大家谈到他和先生们接触的诸多生动细节,十分难得。他说,先生们不仅是做学问,在做人做事等方面都对他影响至深。

  “到今天,我都清晰记得刘蘅先生的教诲:要学好古典诗歌,背诵是不二法门。要背古文观止、历代诗词歌赋。”卢为峰说,少年时,他师从刘蘅先生学诗,也接触了八才女十姐妹中的多位先生。先生们为人非常的谦逊客气,客人上门拜谒,先生们都会备糕点或煮点心招待。而在治学方面,先生们又很严格。“当时的信件往来都是用毛笔书写,如果我没有认真写,先生们就会批评说基本功没有学好。”

  “四公子”之一的程俊英先生离开北京后,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上个世纪80年代,卢为峰曾有幸多次去拜访她。那个时候先生已经80多岁了,还坚持给学生上课。所以在华东师大校园的丽娃河畔,曾经有一道著名的风景:腿脚不便的程俊英先生坐在自行车后面,由学生推着,从寓所到华东师大古籍所或文史楼给学生上课。

  回忆起过往,卢为峰说,先生们的形象,在记忆中依然十分鲜活,仿佛昨天刚刚见过一般。而跟随他的讲述,现场的听众们也仿佛一起穿越百年时空,回到那个年代,一睹才女们的风采。

  留住记忆留住文化

  本次福建才女的主题分享会,是在三坊七巷同期举办的“近现代才女闺彦诗书画文献展”的配套活动。这一次文献展由福建省文联《艺品》杂志社主办,共展出117位近现代女性名人的200余件珍贵文献和老物件。充分展示了近现代才女超凡的文学才情和深厚的民族情怀,折射出特殊时期英媛才女们曲折丰富的人生经历。117位女性名人中,有多位是来自福建或者从福建走出去的,所以7个展区中,专门设置有福建才女厅。展览还特别设计和展出了女性题材和福建古厝文创系列产品。展览还将在北京、上海等地巡回展出。

  品读着珍贵的文献资料,聆听有关福建才女的话题,分享会的嘉宾们还畅谈起要保护好福建文化遗存的话题。

  “福建、福州走出了这么多的杰出人物、杰出女性,除了优良的生态和生活环境 ,其教育和文化氛围,对今天的我们也有很多启示。”卢美松说,这些名人的文化遗存,我们应该要很好地保护起来,如珍贵的文献资料、名人故居等。“而我们说保护名人故居,保护古建筑,除了外在的形态,也要注重让其发挥应有的文化功能。不仅是完善和保护其外在物质形态,更应该深入挖掘其内涵。借古建筑、名人故居的实体,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财产、精神财富。”

  黄建斌则分享了他对名人故居保护的看法。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黄建斌就开始撰文提倡对福州名人故居的保护,并获得了有关部门的反馈。此后,因为工作的机会,他在国外时曾多次寻访名人故居,这也让他对如何保护名人故居、保护好文化遗存有了更多的感触。“我曾在巴黎寻访米开朗基罗的故居,那里的居民十分友好,主动帮助未能预约成功的我顺利进入故居内。我能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和骄傲。福建走出了这么多的才女,这么多的文化名人,他们留下的文化遗存,无论是书信、资料、画作还是名人故居,都承载着极高的文化价值,我们应该将其影响发扬光大,甚至走出国门,展示我们的文化自信。”

  “才女们留下的诗书画作,生活过的名居古厝,都能让人重温历史记忆,重现光华风采。我们在品赏珍贵遗存的同时,领略了她们在时代变革中自主自强、尚善崇和的品格与爱国情怀,弘扬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明高度。”卢为峰说,希望能保护好这些文化遗存,能留住记忆,留住风采,留住文化,这也是他对新一年的期待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