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打造“信用住建”

栏目:行业信用 发布时间:2022-08-24
分享到:
湖南长沙:打造“信用住建”

——来源:长沙晚报

 

  《湖南省社会信用条例》将从今年91日起施行,标志着湖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入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连日来,长沙市住建局在全市住建领域组织开展学习贯彻条例系列活动,积极营造“学条例、重信用、讲诚信”的良好氛围,打造“信用住建”。

  近年来,市住建局推出一系列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营造公平竞争、诚实守信市场环境的“硬核”举措,切实加强对全市住建领域相关企业信用监管,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对住建领域涉及的建筑施工、勘察设计、物业服务、造价咨询等行业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严格执行省级住建部门的信用规范性文件,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持续创新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方式。

  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行业监管体系

  物业涉及千家万户,牵动着老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日前,市物业管理办公室公布今年第二批物业服务企业“红黑榜”,全市共有25家物业企业列入“红榜”,4家物业企业列入“黑榜”,另有14家物业企业列入“重点监管”范围。

  今年以来,市住建局创新推出物业“红黑榜”惩戒机制,出台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红黑榜”评价制度,对各辖区内物业项目开展物业服务和信用信息综合考核评价,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物业行业监管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物业服务市场环境。

  施工过程中擅自取消楼梯扶手,进行样板展示的全装修住宅要求变更装修图纸……此类建筑勘察设计情形损害了购房者权益。620日,市住建局下发《长沙市勘察设计行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向勘察设计行业不良信用信息“开刀”,根据企业记分情况将企业分为ABCD四个信用等级,并将相关证据资料纳入平台保存,建立企业信用档案。

  为切实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长沙市住建局以市场为导向,以诚信为关键,全面加强信用信息记录、归集、共享和应用;增加信用服务的范围、方式和途径,建立完善“一处守信处处受益,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全面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建立“红黑名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弄虚作假、围标串标、转包挂靠等招投标不诚信行为,严重扰乱了住建领域市场秩序。近年来,长沙市住建局持续开展住建领域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重点查处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违法违规问题,整顿代理机构行业秩序,打击招标代理机构充当招标人代言人、围标串标“操盘手”、围标串标掮客、给招标业主回扣等行为,建立健全评标行为抽检制度、复核异常评标项目、公开通报问题等工作机制。对于违法犯罪、严重扰乱招投标市场秩序、顶风作案的企业和个人,坚决打击和曝光,并纳入“黑名单”。

  如何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住建局在日常监管过程中,遵循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原则,将信用评价结果为优秀的企业及从业人员列入“红名单”,将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并将“红黑名单”发布结果作为资质资格管理、评先评优等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信用管理评价制度在行业监管中的作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全市住建行业高质量发展。

  “诚信等级越高,企业获利越多,不仅可简化审批程序,还能享受优惠政策和更多便利服务。”这是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在营商环境中的一致感受,一家建筑企业负责人表示,信用建设是企业竞争的软实力,他们将继续强化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为企业更好地做大做强提供有力支撑。

  用好“曝光台”,扎实扎牢信用监管篱笆

  扬尘防治“8100%”不达标、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到位,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近年来,市住建局持续公布住建行业从业单位、从业人员曝光信息,并通过“曝光台”将这些不诚信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大众监督。自2018年以来,该局已累计曝光住建行业不诚信信息逾50批次。

  同时,市住建局先后出台《长沙市建筑施工企业信用管理办法》《长沙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领域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市场行为诚信评价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充分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扎实扎牢信用监管“篱笆”,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另一方面,不断升级“长沙市住建行业诚信一体化监管平台”,依托大数据,建设行业信用动态评价模型,实时动态评估监管范围内的行业企业,并在行政服务、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不诚信的企业加强监督,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加强住建领域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住建领域行业管理,引导企业规范化经营,健全住建行业信用管理体系。”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号召全市住建领域和住建行业企业加强《湖南省社会信用条例》学习,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全面规范自律,共同建设“信用住建”。该局将围绕市场主体及从业人员,不断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加快住建行业信用管理政策体系和一体化监管平台建设,营造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的市场环境,让诚信成为长沙住建领域的“通行证”。

市场监管基础支撑,建立健全跨区域联动、多部门配合、各领域参与的差异化监管机制,将市场监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扩充至25个。依托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强化数据归集运用,汇集登记注册、行政审批、日常监管等监管数据,形成监管实施清单230项。制定《全市2022年度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工作计划》,明确41个抽查计划、74条检查事项牵头负责单位,实现“进一扇门、查多项事、有呼必应、无事不扰”。

  二是高标准推进集成监管。形成政府主导、部门牵头、协同联动、统筹推进的“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政府分管领导召开3次专题会议调度推进,督查专班印发4期通报督促工作落实,各部门联合完成抽查任务41个,抽查检查对象647户,依法将16户市场主体列入异常经营名录。将系统内部检查事项分解到15个责任科室,一体推进日常监管与随机抽查,组织参与19起随机抽查任务,检查市场主体1809户,避免重复多头监管,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三是高质量建设智慧平台。通过“互联网+监管”系统强化数据综合分析,按照业务属性将184项监管事项进行分类,有序组织业务认领,全面强化考核结账,提升企业信用风险预测预警和动态监测能力,录入“互联网+监管”信息20545条,形成风险监管闭环。全面加强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动态监测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年报公示期间及时向市场主体发出预警提示,督促指导89449户个体工商户、26726户企业、191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时、高效完成年报公示工作,有效规避“列异”信用风险。

  四是高水平提升诚信环境。大力推进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根据市场主体信用风险等级实现“差异化”监管,合理确定监管重点、监管措施、抽查比例和频次,对A类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对D类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实现监管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无处不在”,树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鲜明导向。扎实推进守重企业认定公布活动,严把信用“审查关”,对32家失信违法企业“一票否决”,确定91家经营信用良好企业为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大力营造诚实守信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