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称中国将实行信用评级制度:致力于形成诚信氛围

栏目:星级测评 发布时间:2017-11-12
分享到:
鉴信信用——西媒称中国将实行信用评级制度:致力于形成诚信氛围

——来源:参考消息网(北京)

(原标题:西媒称中国将实行信用评级制度:致力于形成诚信氛围_《参考消息》官方网站)

参考消息网11月8日报道 西媒称,中国政府的计划是,以从全社会收集的信息作为大数据基础,在2020年前建立起社会信用体系。通过该体系,将能判断出全中国10多亿公民中哪些人是不可信之人。

据西班牙《五日报》网站11月6日报道,从各种社交媒体上反映的日常生活现象可以看出,人们的行为和活动需要适当的控制。在网上购买的商品、亲友以及是否缴纳税款等信息,都会反映在社交媒体上。有人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评价,标明哪些是正面行为,哪些是负面行为,并依据政府决定的标准给每个人打出一个分数。中国政府将要做的工作与这种事情差不多。这种机制将为每个公民打分,以便让全社会看看每个人是否诚实可信。这种分数将影响到一个人能否申请银行贷款、能否顺利找到工作、其子女能否进入理想的学校等。

报道称,中国政府在介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文件中表示,将努力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报道称,为了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中国政府准备向8家机构颁发个人征信牌照,它们将成为中国首批个人征信试点机构。这8家机构中包括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蚂蚁金服主要为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芝麻信用是蚂蚁金服开发出的第一个个人征信系统。

报道称,法律和数字战略专家博尔哈·阿德苏亚拉评价说:“社会信用体系的巨大变化在于,现在已不需要对个人生活进行监控,因为人们会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生活。通过社交媒体,你几乎可以了解和跟踪一位精英人士的一切。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透明世界中。”

西媒称中国将实行信用评级制度:致力于形成诚信氛围_《参考消息》官方网站
漫画:体系建设。新华社发 徐骏 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延伸阅读】建诚信档案谨防“变通”

河南省政府近日发文,要求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依法依规将公务员个人信用信息记入档案,作为考核、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公务员作为负责管理政务的第一责任群体,他们的诚信度高低,代表着政府对群众的负责程度。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既是保证政府诚信的需要,又将对社会诚信起榜样作用。

文件发了,诚信表现能否真真实实写进档案?能否影响到公务员的奖惩评估?恐怕还需要掷地有声的动作来证明。一方面,要让公务员诚信档案中真正记载言之有物的“干货”;另一方面,要有公开的查询平台与渠道,让公众“眼见为实”。绝不能让所谓“变通”对诚信建设起反向消解作用。


(2017-07-12 09:23:01)

【延伸阅读】“无人店铺”落地海口 “无人跑单”显现居民诚信

西媒称中国将实行信用评级制度:致力于形成诚信氛围_《参考消息》官方网站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无人便利店落户海口市白沙门公园。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中新社海口9月24日电 (记者 王子谦)时下最热的无人经济走入海口市民生活,无人便利店、无人书店在此间落地开花,居民也交上高付款率的诚信答卷。

扫码开门进店,买单手机完成,海南首家景区无人便利店开在海口市3A级景区白沙门公园,店内销售超过400种商品,实行24小时对外开放。

无人便利店负责人李荣辉介绍,该店采用RFID无线电子射频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客服可通过摄像头进行24小时监控,所有商品的标牌内含芯片存有生产厂家、供货厂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数据。

记者在现场看到,无人便利店商品价格虽略高于普通商店,但还是不断有游客光顾。“非常便利,在景区稍贵的价格也可以接受,按价付款也是基本素质。”购物完毕的李先生看好无人便利店前景,建议再简化购物流程。

“9月1日试营业至今顾客付款率达100%,没有跑单的情况发生。”李荣辉说,无人值守能否推广主要基于技术和社会诚信度,企业将通过绑定手机,采用云存储监控等措施解决诚信问题,“如果没有付款,顾客诚信记录将录入系统进行拉黑处理。”他介绍,未来无人便利店或将通过人脸识别绑定账号,实现便捷消费。

全国图书行业第一家诚信驿站书店已在海口市正式开业10天,该书店实行“无人收银,无人找零,自助交易,自觉买单”,记者在书店看到,这里设置了收款箱和微信、支付宝三种支付途径,张贴的诚信指数表(付款额与售价之比)显示,指数已从试营业的75%升至95%以上,甚至有两天出现超过100%的情况,销售量也提升了6至7倍。

海口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川介绍,顾客在诚信驿站书店可根据意愿随意付款,店内图书直接拿走不付款也不会被追究,这是对社会诚信环境的检验。

无人便利店和无人书店的顺利运营让经营者欣慰。李荣辉说,高付款率体现市民和游客的高诚信度,未来将逐步在海南景点推广。李川表示,未来书店将推出纸巾、食品、共享雨伞等便民服务,将是对市民诚信意识的进一步考验。

海口市文明办专职副主任林兴民说,无人便利店和书店的正常运营,靠市民诚信意识为支撑,这种新的销售方式既方便了市民和游客,又从一个细节检验城市的文明程度。

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看来,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提升,“无人”经济短期内将在商店、书店等领域推广。长期来看,“无人”经济的增多将会倒逼传统商业进行创新,未来或将出现“无人”和“有人”互为补充的局面。此外,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也将在监督体系下实现诚信水平的提升。


(2017-09-25 07:12:25)

【延伸阅读】为“老赖”定制专属服务——河南以打促执挤压“老赖”生存空间构建诚信社会

新华社郑州8月7日电 题:为“老赖”定制专属服务——河南以打促执挤压“老赖”生存空间构建诚信社会

新华社记者孙志平、李丽静

“您所拨打的手机机主已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请督促其主动履行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近日,河南省登封市法院为“老赖”定制的专属彩铃,让其闻风丧胆,纷纷到法院主动履行义务,恳求早日撤销彩铃。

“执行难”一直是困扰人民法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介绍,自2016年最高法院部署“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基本解决 执行难 ”任务后,河南法院向执行难发起决战,取得突破性进展。

河南省高院执行局局长周明杰告诉记者,2016年河南省法院共收执行案件31万件,2017年预计收执行案件36万件。立足于以打促执、依法执行,河南省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起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公检法、人民银行、民航、铁路、公安、边防等50余家单位共同参与的解决“执行难”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解决“执行难”工作大格局。

面对不断涌来的执行案件,河南在对“老赖”实施禁止乘坐飞机、高铁、购买不动产、旅游、度假等高消费行为之外,打出惩戒“老赖”系列“组合拳”。省纪委、监察厅对妨碍、干扰执行工作的党员干部及时组织核查,依法依纪追究党政纪责任;省委组织部对老赖实施公务员招录、入党以及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限制;省发改委进行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限制;省工商、税务等部门限制此类人员担任企业、银行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以及高管。

今年6月,中牟县苏某在准备参与某项目投标时,被告知因在失信“黑名单”内,不具备竞标资格。眼看大好商机被别人抢走,苏某懊恼不已,主动给法院送去10万元执行款,希望尽快从“黑名单”中删除。至此,一起交通肇事赔偿案得以执结。7月,巩义市公职人员胡某等4人因为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被巩义市纪委处以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被称为迄今为止最为严厉、操作性更强的一系列惩戒措施,消化了大量一般性执行案件。

今年5月,涉嫌构成拒执罪的某公司法定代表人郑某没想到在购买火车票时,被湖北十堰市铁路公安机关抓获,后被移送至兰考县法院。与惩戒相呼应,河南法院系统在检察、公安机关协助下,对拒不履行法院裁定和判决的人员加大打击力度。公安机关利用大情报系统网上追逃拒执罪犯罪嫌疑人,检察机关对此类案件快捕快诉,缩减办案时间。2016年全省共判处拒执“老赖”1244人,是2015年的3.9倍,居全国法院第一位。2017年上半年,判处拒执“老赖”1826人,同比增长46.8%。

在制度限制“老赖”的同时,河南法院系统加强执行力量,新增执行干警1575人,配备警车、无人机、执法记录仪、单兵指挥系统等装备3200余台(件),执行战斗力大幅提高。先后开展“中秋雷霆”“子夜行动”“凌晨出击”等一系列执行专项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据统计,2016年全省查冻存款158.9亿元、土地8000余宗、房产4.3万余套,执结案件25.2万件,执结标的额1224.1亿元,同比分别上升47.7%和75.2%;今年1至6月,执行力度进一步增强,执结案件14.4万件,执结标的额860亿元,同比分别上升75.2%和47.7%,大量“法律白条”得到有效执行,群众满意度明显上升。

有效破解“执行难”,使河南各级法院的司法权威性和公信力显著提高,街头巷尾热议执行、人人谴责失信行为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有力促进了诚信社会建设。许多被执行人一改以往拖、躲、藏的做法,选择主动履行。今年7月24日,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人民法院的账户里收到1万元,执行局工作人员表示,转这笔钱的被执行人还没见过面,案件就这样执结了。据统计,去年该省共有5.6万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法官预计,今年这一数字还会增加。


(2017-08-07 11:37:40)

【延伸阅读】从“一城”到“一人” 让诚信落地生根——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

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 题:从“一城”到“一人” 让诚信落地生根——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

新华社记者 安娜

无人超市,信用酒店,信用医疗……当无现金支付逐渐演变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信用的应用正在城市政府的推动下惠及更多个人和企业。打造“信用城市”如今不只是国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也成为多地城市治理的新目标。在7月18日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开幕前夕,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就中国城市信用建设相关问题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城市是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牛鼻子”

记者:为什么选择城市这个维度作为切入点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连维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在我们推进信用建设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城市信用建设是整个信用建设的关键环节。

一方面,信用建设对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国内外都关心中国营商环境建设,而信用是衡量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对一个城市来说,信用是一个金字招牌,是一张亮丽的名牌,也是一座城市的无形资本和特殊资源。所以,城市政府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具有强大的内在动力。

另一方面,选择以城市为基础推进信用建设,是因为信用体系要发挥作用,最终要体现在为企业、为每一位公民服务的各个环节。城市可以直接深入到社区、园区和企业开展信用建设,政府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的职能,大多是通过城市一级政府来具体实施的。从这个角度看,选择以城市为载体推动信用建设,有很好的抓手和着力点。

也正因此,注重发挥好城市政府在信用建设中的推动作用意义重大,我们为新华社和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深感鼓舞并充满期待,相信这次论坛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国信用建设再上新水平。

打造信用城市既立“标杆”也出“考卷”

记者:国家相关部门在推动城市信用建设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连维良:推动城市信用建设,主要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积极引导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国家相关部门在2015年、2016年先后组织了两批、共43个城市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这些城市积极性都很高,主动申报,全国信用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给予必要的指导。这些城市积极承担了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比如在搭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通城市信用网站、推动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上网公示、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可以说,国家推进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难点工作,都是率先在示范创建城市取得突破,再把其经验推向全国的。在这43个城市的带动下,截至目前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数据超过33亿条,在“信用中国”网站公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近4千万条。

第二个是开展城市信用状况的监测评估和预警。我们委托第三方机构,建立了“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平台”,采用大数据技术,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内权威网站上搜集整理各个城市的守信和失信案例,设计了一套比较科学公正的评估标准,对各个城市进行监测评估,并将监测评估结果通报到城市政府。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城市政府发现问题,找准着力点,将面对问题的压力转换成推动信用体系建设的动力。

努力让每个市民都能因诚信而受益

记者:您觉得对于一座城市的管理者来说,城市信用建设到底要做哪些事?如何让每个公民都能因诚实守信而受益?

连维良:我们希望每个城市的管理者,都将诚信纳入城市的核心文化和治理理念,建立起完备的信用记录,在所有的重点领域引入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充分发挥信用服务机构的作用,在各类场景中都能为市民提供信用服务,不断提高守信收益和失信成本,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寸步难行”。我们推动城市信用建设,不仅要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更要让城市的每个成员,都在城市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目前43个示范创建城市中,很多都做到了这一点。比如,杭州和南京推出了市民诚信卡,卡里比较全面准确地记录了每一位市民的信用情况,信用状况好的市民在图书馆借阅可以免押金,在参观文博场馆、乘坐公交和地铁等城市生活多个方面都能获得便利和优惠,还可以凭借信用等级享受购物折扣和VIP待遇。

再比如,有的城市利用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整合小微企业的工商注册、税收缴纳、社保及水电费缴纳等各方面的信用信息,并向金融机构有序开放,金融机构根据这些信息向信用状况较好的、有资金需求的小微企业发放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贷款。这一方面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首批示范城市有望在下半年出炉

记者:下一步在城市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还有哪些计划?

连维良:下一步,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城市信用建设示范创建的覆盖面,在目前43个示范创建城市的基础上,今年下半年将继续启动第三批示范创建城市的相关工作。目前各地积极性都很高,已有超过50个城市制订了创建方案。同时,我们还要严格按照标准评选出第一批示范城市,作为城市信用建设的标杆。

另一方面,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城市信用建设的质量,特别是要凸显城市信用建设的便民惠企效果,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以这个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估的指标体系。

我们还将充分借助媒体等渠道的力量,加强全社会的诚信宣传和教育,让每一位市民都更多了解如何应用信用手段更加高效便利地工作和生活,更多关注、参与和支持城市信用建设。


(2017-07-13 20:43:01)

【延伸阅读】第三届网络诚信宣传日启动 失信联合惩戒初显成效

当前,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虚假广告、服务违约、虚假交易、刷单炒信、差评和倒卖个人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泛滥,严重影响了市场和社会正常的秩序,网络诚信问题已经引发全社会的忧虑和关注。

在7月5日举办的第三届全国网络诚信宣传日“共铸诚信、清朗网络”主题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陈洪宛透露,有关部门已经签署了信用联合奖惩备忘录,初步建立了发布机制。目前,累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761万例,限制733万人次购买飞机票,限制276万人次购买列车软卧、高铁,限制84万人次购买动车一等座。截至2017年5月,仅工行一家就拒绝失信人申请贷款涉及金额84亿元。

“在多个重点领域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可提高失信的成本,形成更倾向于鼓励高诚信用的制度条件。”陈洪宛说,互联网几乎覆盖和渗透了人们全部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每一个人都离不开互联网,推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需要一个诚信的网络环境。相对于现实社会,网络虚拟社会的开放度自由度更高,监督管理的难度更大。

据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局长章勋宏介绍,中央网信办作为互联网的监管部门,始终把网络诚信建设作为网络空间治理的基础工作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摆在网信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取得了初步成效。比如推动互联网新闻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推进微博用户真实身份认证,研究建立网站管理人员失信黑名单制度,探索开展网站信用评价,举办网络诚信宣传日活动等等。此外,还向社会公布了违规失信举报重点,开设了举报专区,累计处理网民举报线索1500余条,会同相关部门依法关闭严重违规失信的74家旅游网站,有效遏制了相关行业的突出问题,净化行业网站诚信发展环境。

“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是社会信任体系建设的一项核心的工作。”陈洪宛表示,为了积极开展网络诚信建设,国家发改委一方面通过联合协同机制实现各类信息互通互联,减轻信息不对称程度,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联合多部门多单位制定措施,让守信者处处便利,失信者处处难行,对于失信者,不止在一处受限制,使其在其他地区或其他行业都无法再继续从事失信活动。

可以说,在互联网与社会各领域充分融合发展成果、普惠百姓生活的大背景下,加强网络诚信建设不仅事关建设网络强国战略,更关系到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网民共建共治的工作格局。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刘清也表示,推进网络消费者保护工作需要社会各界支持与配合,更需要企业主动担当,积极履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社会责任。“下一步,中国消费者协会将继续加强与网络监管部门、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广大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刘清说。(中国经济网记者 吉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