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难、银行不敢贷,这个困局怎么破?关键在于打通征信这一关

栏目:信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25
分享到:
企业融资难、银行不敢贷,这个困局怎么破?关键在于打通征信这一关

——来源:人民法院报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此前,春节后首个工作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了4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时,促进加强对民营、小微企业等的金融支持。

  中央一直强调要加大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支持,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信心。其中,着力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重中之重。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微观主体,是实现创新驱动、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但同时也因其“科技”、“中小”两重属性饱受融资约束的困扰,“企业融资难、银行不敢贷”的情况更为突出。在大力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背景下,如何构建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征信,通过有效地挖掘企业信用信息、揭示企业信用能力来助力企业融资,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转变思路:“信用拓展”与“信用替代”

  在金融体系中,征信系统是极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征信活动通过降低信息成本、降低信贷资金风险,从而提升授信机构的贷款意愿,提高企业信贷可得性。对借款人群体中的中小企业而言,征信活动的积极作用更加显著。科技型中小企业兼具科技型与中小型企业的特性,生命周期不稳定、风险价值波动大,还存在缺乏抵押物、目标短期化等问题,使其面临更加严峻的融资约束。构建起针对性的征信体系,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相比于常规企业征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征信具有特质性,对征信活动的开展形成挑战。“科技”与“中小”两重属性所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征信活动中,体现为企业信用信息揭示难、辨伪难。从科技型中小企业角度来说,由于其缺乏硬信息,因此相比一般企业,其对于软信息的展示渠道,以及将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转化为信用能力的渠道都有着额外需求,这些需求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征信特质。传统企业征信模式因无法有效对接这些特质,难以助力企业的融资服务。

  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性,关键在于转变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征信思路,以“信用拓展”与“信用替代”方式去对接企业征信的特质性需求,挖掘能够揭示企业信用能力的其他信息。针对企业信用信息少、信用记录缺乏的问题,建议以信用拓展方式挖掘软信息,如以企业主个人信用、企业的集体信用拓展企业信用,同时探索更多的征信渠道等,以弥补现有信用信息的不足。由于企业的科技属性突出,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的专业性强、难度大,在探索建立适合的信用评价体系的同时,建议可以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增级情况,如政府对企业的资质认定、(隐性)担保等,侧面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特质信息,以“信用替代”方式揭示出企业的信用能力。

  可行性:大数据技术实现软信息硬化、信息源拓宽

  金融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为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在征信领域,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将颠覆传统征信理念,显著推动征信活动的创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征信,乃至于其他专业化、特定细分领域活动的征信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企业、个人在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经济活动中留有大量痕迹,而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对海量留痕信息的甄别、分析和整合,从而保障“信用拓展”的可行性。一方面大数据技术能够拓宽信息来源渠道,降低征信成本。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内部各类制度也不健全,对其征信面临的现实挑战主要在于信用信息缺乏、信息辨伪难。大数据技术在传统渠道之外,拓宽了企业信息来源;同时,互联网留痕数据也能够对企业所提供的信息实现交叉验证,故从整体上降低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息征集成本。

  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能够对接企业征信特质,实现软信息硬化,建立起企业信用能力新的展示渠道。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常规的财务数据等硬信息,而企业主及核心管理团队的能力、人品、商业模式与市场前景等软信息又难以被量化、标准化,加上有效的抵押担保不足等,对传统金融服务的风险防控形成极大挑战。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信息的来源结构,让企业、个人在互联网上以图片、文本、视频等各种格式存在的数据信息化,从而形成并积累了海量的新形式数据。例如,反映社会关系、群体偏好的社会测量数据,反映个人心理状态、个性和思维过程的心理测量数据,利用人脸、虹膜、指纹等方式进行身份识别的生物特征数据,以及反映个人地理位置、空间社会特性的地理空间数据等。这些数据能够用以预测行为人的决策,在融资过程中还能进一步提升违约预测的准确度,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企业主、核心创始人的信用高度相关。由此,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软信息的硬化,以信用拓展方式展现出企业的信用能力。

  大数据技术对软信息的识别优势,尤其是与个人信用能力揭示、违约行为预测高度关联的新形式数据,未来也将逐渐改变征信业态。这是因为,软信息不同于反映过去的、静态的硬信息(如财务报表数据),其面向未来,具有一定的预测性。所以,当软信息纳入征信信息这一做法在技术上变得可行时,不仅能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征信的需要,软信息也将成为转变传统征信理念的杠杆,逐渐改变征信行业的业态,并据此开发出更为灵活、更专业化的征信服务。

  实现路径:释放市场化征信潜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征信以征信行业整体的发展为基础,但并不是征信体系的简单细分,需面对如何对接企业征信特质、如何实现征信新思路等特有挑战。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征信发展,无论是从征信行业整体,还是从应用大数据技术对接征信特质等方面,都需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化征信的力量。

  从征信行业整体看,由于我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且银行业集中度较高,银行之间、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信息共享的动力不足,这将弱化信用信息共享对整体信贷表现的正向效应,因此需要发挥市场主观能动性,引导民营征信机构发展,优化征信的作用效果。现有实证研究显示,一方面,间接融资占比高、银行业集中度高,不利于降低不良贷款率,也不利于征信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提高市场(民营)征信机构占比时,征信抑制不良贷款率、促进贷款规模的作用就会更大。此外,民营征信机构往往能够覆盖公共征信机构不能涉及的人群,还能够弥补公共征信机构在数据更新频率、数据搜集维度、征信产品创新等环节的不足。

  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征信角度看,市场主体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方面更为灵活、效率更高。例如,蚂蚁金服集团成立芝麻信用,首次利用大数据技术计算芝麻信用分,实现了对淘宝、天猫商家的纯信用无抵押小额贷款;微众税银实现“实时征信”+“税银服务”,率先促进了针对中小微纳税企业“以税定贷”普惠金融服务的实现与推广。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为民营征信机构提供了更广的信用信息来源、更加多样的信息处理手段,在政府主导的企业征信基础上,需要让市场征信机构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当前,我国企业征信面临着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竞争,征信市场的发展主要由个人征信的创新引领带动。随着信用经济、普惠金融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进步,市场对个人信用信息的需求迅速扩张,对征信产品和服务的需要也越来越多元化,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市场机构纷纷试水个人征信业务。然而,个人征信机构须经审批获得准入牌照,而持牌的个人征信机构目前仅百行征信一家,显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不仅如此,百行征信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百行征信由中国互金协会与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考拉征信等8家市场机构共同发起组建,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参股机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拥有数据的征信公司或金融机构报送数据的意愿不强,百行征信面临着信息共享激励不足的问题;因部分机构所隶属的集团拥有自己的贷款业务,如芝麻信用背后的“借呗”“花呗”,腾讯信用背后的“微粒贷”,百行征信可能无法保证第三方独立性;此外,百行征信还面临个人隐私保护、利益分配等问题。

  市场对于多元化征信产品和服务的强劲需求,推动了征信行业的蓬勃发展,民营机构纷纷入场,征信产品创新层出不穷。结合市场化征信发展的需求与发展现状,既需要尊重市场规律,通过有限度、有节奏地放开征信市场准入,鼓励市场主体参与,提高征信市场的活跃度与竞争度,以充分发挥市场化征信机构促进信贷表现的作用;同时,利用市场化征信机构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方面的优势,促进征信产品和服务的优化与创新,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征信,并鼓励机构之间进行差异化发展,以推动形成完备、专业细分的征信体系。此外,建议鼓励地方性征信机构与大型征信机构合作,发挥二者在信息征集效率与信用分析能力上的比较优势。